《三个和尚》,蔡皋 编绘,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4月。
在图画书创作中,我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是放在第二位的,我希望凸显作品的精神追求。《三个和尚》和《桃花源的故事》是一种延续的关系,都是对传统的呼唤。
什么是传统?传统是根,一种维系着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的根。我们的传统,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经典是传统存放的地方,是一个储藏所。我们做经典也是希望把传统里的好东西拿出来,然后传递给孩子。
《三个和尚》有很多人创作过,也被搬上过荧幕。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满意于三个和尚的那句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话体现的是人们对人性弱点的洞悉,有无奈,更是教训。我们不满意的就是它所体现出来的三个人在一块没办法做事的这种无奈。所以大家在编书的时候都在为三个和尚找出路,探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团结,什么时候我们能超越私心。
作者蔡皋。
我觉得,你怀有什么样的心思,事物往往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喜欢三个和尚有水喝,人与人不应该成为对方的障碍,挑水劈柴很美,种瓜摘豆很美,劳动很美,日常很美。我们若有朴素的心绪,生活就会很美。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诗人也好,画家也好,都喜欢美,从容之美。那种幽远,那种沉静,那种明澈,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我们传统文化最美的东西。
我喜欢这种和谐的美,这就是我为什么把《三个和尚》放到一座大山中一处开阔的地方,而不是让故事发生在高山的顶部,产生夸张、变形等戏剧性的效果。我不追求夸张和变形,因为这种夸张和变形是戏剧的,我要的是日常,所以我把它放到平阔的地方。大自然有山有水,让我想到中国人喜欢的精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和水是中国文化里最美的东西,它体现了那种深远、宁静的美和自然的从容之美。三个和尚在我心里就是三个小孩。我愿意把他们画成三个小孩,他们有无限的可能,他们没有那么世故,他们可以体现我对儿童的看法。
《三个和尚》内文。
《三个和尚》我画得很简约,脱掉了我平常的表达方法,不像《桃花源的故事》需要缤纷和厚重。在这里,我想去掉那些繁复的东西,让它干干净净,就用白底,用我们传统的方法——水墨。这是我第一次在图画书中用水墨表达,因为它更容易让大家想到传统。
我把很多地方都省掉了。我不要那些具体的叙述,只集中在人物和故事的推进上,这样更接近儿童的阅读习惯,更容易留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语言也追求干净一点、准确一点,起辅助作用。
《三个和尚》内文。
扉页上画有一盏灯,从《宝儿》那里就点亮了,一路点过来。我还想画这盏灯,因为我希望大家能做传灯的人。我希望这盏灯出现在和尚的小庙里,也出现在其他的作品里,更出现在我们文化传播人的心中。让孩子们循着这盏灯的光亮前行,追寻人生的光明。
撰文/蔡皋
编辑/王铭博
校对/柳宝庆